早前有一篇” Here's Why Google and Facebook Might Completely Disappear in the
Next 5 Years”的文章,提出了有趣的觀點,然而,文中所寫的是否真確,這本人還是有點保留的。
文章的中心論點是現有的Web 2.0企業難以在新世代中延續下去,原因是難以轉型、重心已不在網絡,不會有Web
3.0的出現;也有運用商業角度去看,企業的領導、管理層等對企業的發展會有決定性影響,另外亦以Facebook收購Instagram以及Google收購Motorola為証,說明Google和Facebook等大型企業也感到自己大勢將去。
本人覺得這篇文章的觀點頗有趣的,雖然明顯是標題上有嘩眾取寵的成份,文中最主要指出的轉變是由Web 2.0轉到Mobile世代,傳統企業轉變不及而出現問題,但本人認為,沒錯,Mobile年代的確是成為了新一輪的世代,但這一切的成功,沒有了Web 2.0的扶持是成不了事的,剛好相反,Mobile世代助長了Web 2.0的推廣。
也許是作者不是太清楚了解Web 2.0包括了什麼,這包括上了很多東西,即使是在iOS的App Store熱門排行榜上,目前受歡迎的Mobile App,有哪一項是和網路沒有關係﹖就算是遊戲,也有網絡廣告、Facebook 排行榜、Game Centre 之類的,只是形式轉換,不再單單是在瀏覽器上輸入網址瀏覽這種傳統方式。
沒錯它們可以會以智能電話作為主要的發展平台,但在這平台的背後,正正是以Web 2.0 作為基礎,作者也有提到Web 1.0時期的網路公司在Web 2.0年代成績不好,還提到Google的社交網站仍未有理想成績,的確,Google作出了多次嘗試才有了Google+這較像樣的社交應用(嚴格來說Google不單是要Google+成為社交網,而是要完全整合Google 服務,社交倒是成為附屬品而已),但Google 其他的Web 2.0不是十分出色嗎﹖大家每天也會看的Youtube(雖然是收購回來的)、Google
Docs、Google Blogger、Google 閱讀器等也是Web 2.0的產品呢。
另外作者也說傳統大企業在收購說明他們在驚慌不懂應對新世代,難道這不是國際的大企業經常幹的事嗎﹖作者所說情況不同的蘋果,不也是經常收購其他公司嗎﹖難道是因為蘋果害怕倒閉﹖這是作為企業經常也會幹的事情,這些企業有的是資本,一旦覺得有潛力,便會趁低價購買,要不是將來壯大起來對自己會構成威脅,另一方面也可增強自己的實力,這是常識吧。作者以Google 收購Motorola為例子,這不是說明Google應對不了Mobile市場,而是為了Mobile市場的發展,避免專利問題而引起的官司的問題,Google已說明Android的系統生態不會因Motorola而改變,收購只為了保護Android系統
流動作業系統與Web 2.0的關係
正如前文所提及,流動系統與Web 2.0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,離線下使用智能電話等於是廢了大半的武功,大家常用的社交網絡、影片播放、觀看資訊等也會用到網絡,而且很大部份是在使用Web 2.0的產品。
流動系統也會推廣既有的Web 2.0服務,以Google Android來說,每一名用戶也要開啟Google 帳戶,隨機也會附有Youtube、Google Play等的Apps,當然還有Google的根本,搜尋,配合HTML5技術和Google +的整合,大大增加了Google的使用率,很難想像流動作業系統會對Google不利,情況相信是剛剛相反。
也許會有人認為這些電話不一定會用Google的服務,可以安裝其他的,沒錯,透過Google Play當然可以安裝其他App,但不要忘記Google Play是Google為流動系統所提供的服務,使用率也是十分高的;Facebook的App也是長期在 Play Store和App
Store的熱門榜上有名,遠不是作者所指Google、Facebook等企業無法適應Mobile世代一說。
結語
也許Mobile的世代真的已降臨了,但相信Web 1.0到2.0的歷史也不能完全應用到多變的今天,不是說作者的說法不對,而是Google和Facebook等的情況遠不致作者所描述的危急存亡之秋,本人也相信未來會有不少的新思維、新事物等待我們去發掘,畢竟人類是追求進步的物種,Google、Facebook等企業有著Microsoft、Netscape等的前車可鑑,對於未來的光景本人相信會有不錯的發展呢。
來源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